Return to site

03.20 一堂不單純的商業英文課

來談談歐洲教育跟台灣教育的差別

· 奧地利交換,嘗試新鮮事,文化交流

今天上了第二堂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的課,上一次上課的時候我就想要發文了,因為雖然不像全德文授課那樣震撼,卻讓我眼界大開覺得這樣的學習環境很值得學習!

歐洲學生組成很多元

至少在茵斯堡大學(Innsbruck University)是這樣的,也許是地理位置的關係,以這堂課為例,我的同學們不只有奧地利人,有德國人也有義大利人,但是他們的母語都是德文。當一個教室裡面充滿不同文化的人,自然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跟創意交流,而這也是我很享受上課的原因之一,比如說今天老師透過一個分類遊戲把我們分成很多群。

教室有四張桌子,她一開始要我們按照會的語言的多寡站在不同的桌子,然後是兄弟姊妹的多寡、母語是不是德文(當然我直接跟全班隔個楚河漢界,但是這也沒有什麼,我覺得很有趣也很喜歡自己的獨特)、然後是會的語言種類(這時候一定一講自己會台語 XD),但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當老師說: 在上大學之前有實習過的人站到右邊,然後全部的人就站到右邊,包含我(還好有在外交部實習過),然後還有4個人有在真正的公司上班過的經驗。

我真的很驚訝! 於是下課的時候我去問了朋友,問她是不是有一種規定是進入大學前需要先實習?

她跟我說沒有,他們在18歲的年紀開始可以實習,然後在寒暑假的時候他們都會找實習,賺經驗也賺錢,另一個女生告訴我,她的高中有規定學生要有2個禮拜的實習經驗,於是學校會跟鄰近的公司合作,讓學生可以到公司去實習,有時候會因為這兩個禮拜表現很好,獲得公司在暑假期間長達兩個月的工作機會。

broken image

Innsbruck美美的總校區 :)

歐洲學生很願意分享

歐洲學生有舉手發言的好習慣,相對於台灣的學生,每次老師在台上說有沒有問題?學生總是會一片靜默。這裡卻完全不一樣,當老師問有沒有問題的時候,學生一定會有問題,我還沒有碰過沒有問題的狀況,他們不怕問問題,更不怕問蠢問題或怪問題,相反的,當老師問一個問題要學生回答的時候,多的是舉手的人,他們很願意分享跟表達自己的想法,常常一堂課裡面老師跟台下學生講話的比例相當,或是學生之間還有學生跟老師之間的討論比老師自己講課還要多很多。

這堂課16個人裡面只有我是交換學生,在第一堂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講話好彆扭(對!連我這種平常問題這麼多的人都可以覺得很彆扭),因為他們真的很積極的在回答問題,甚至有一次全班站著在跟老師對話,提出一個可能性解決方案就可以坐下,當時我好早就想好自己的答案,但是鼓起勇氣舉手這一關對我來說比較困難,我過一陣子好不容易才舉手、才獲得坐下的權利。

今天我們討論到記憶單字的方式,老師問了我們有沒有特別的記憶單字的方式,然後好多人舉手,把自己知道的跟想到的都分享出來,還有一個德國男生分享他的Mind Palace記憶法,我覺得這種事情在台灣應該是滿不常見的,我們從小的教育環境告訴我們,盡量不要發言,發言很奇怪,或是全班只有你回答問題很像在炫耀、很突兀...不曉得這種想法究竟是從哪裡生出來的,可是感覺這點真的需要向歐洲教育學一學。

我覺得願意舉手發言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有時候從同學身上學到的東西會比從老師那邊來得多,老師也可以向學生學,然後未來再去教其他人。
broken image

歐洲學生的下課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老師宣布第一堂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下課那一剎那,被突如其來的一陣敲擊桌子聲嚇到,問了隔壁的同學,我才知道原來德國跟奧地利學生,下課的時候會叩叩叩的敲桌子,就像敲門那樣,於是之後我也會在下課的時候敲桌子 :)

另外一件跟台灣很不一樣的事情是歐洲學生下課會出教室去抽菸,一群人一起去抽菸聊天再一起回來,這真的很常見,因為歐洲人抽菸的比例真的不低,所以我想之後如果在政大看見抽菸的外國學生,應該也就不太需要大驚小怪了!

broken image

之後我要是有什麼新發現也會繼續加長文章,發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